中美市场发展对比:小吃快餐未来怎么走?

    更新时间:2020-01-09 编辑:苹果 来源:互联网

  导读:小吃快餐作为餐饮业赛道最大、增长最快的业态,孕育着无数的市场机会与发展潜力,不少特色小吃的价值洼地尚未被发掘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小吃快餐品类未来将带来更多的惊喜。不过,在势能强劲的背后,国内小吃快餐品类还存在哪些发展问题?对标快餐业成熟的北美市场,我国小吃快餐的未来会如何?

  势能强劲,但任重道远

  《中国餐饮报告2019》数据显示,在如今超4万亿的餐饮大市场,作为餐饮赛道最大、增长最快的餐饮业态,小吃快餐以44.3%的门店数量占比,在所有餐饮品类中持续稳居第一。据美团的店铺收录数据,2017年底小吃快餐的数量为389万家。

  从小吃快餐门店在全国各类城市的增速来看,小吃快餐品类在各线城市的发展势能都很强劲,尤以新一线城市增长最突出。从人均消费价格来看,人均消费在60元以上的小吃,增长速度最快,其次是31—45元。

hangye-kuaican905.jpg

 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,小吃快餐拥有如此庞大的门店数量和市场容量,却与其发展现状极不匹配。从市场规模来看,2017年,小吃快餐市场营收规模在全国餐饮各业态中仅占19%,中餐馆则占57%。从品牌排名来看,在2018年度中国餐饮品牌力百强品牌中,仅诞生了23个小吃快餐品类的百强品牌,占榜单总数的23%,次于中式正餐的44%。

  对于门店平均存活周期只有508天、死亡率高达30%的餐饮行业来说,面对“生存还是死亡”这个问题的频率,显然要高于其他行业,在小吃快餐品类中表现更甚。而导致小吃快餐行业市场容量与发展现状不匹配的原因,主要有以下几点:

  第一,低客单价

  低客单价是造成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。以美团外卖的数据为例,作为订单量占比最大的品类,2018年小吃快餐的客单价为36元,是所有外卖品类中最低的品类,甚至低于饮品的39元。同时,各商家间的“价格战”竞争激烈,有些商家疯狂补贴,满20减15;有些商家无奈选择低调退出外卖市场。实际上,这些“价格战”活动对于这些商家而言,无异于是饮鸠止渴,最终把自己的品牌作死。

1564556224177463.jpg

  第二,同质化严重

  以上海新天地广场附近3公里的商圈为例,入驻饿了么的商家大约有2912个,其中包含简餐类1058个、盖浇饭类210个、米粉面馆类199个、包子粥店100个、麻辣烫88个等。面对如此众多的同质化外卖产品,消费者的可选择性非常之多,对于此类商家的忠诚度偏低,也就直接导致商家没有更多的定价权,进而导致了上述的低客单价问题。

  第三,缺乏品牌连锁化

  中国的餐饮市场足够大,也足够多元(乱)。事实上,除了诸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老乡鸡、杨国福麻辣烫、味千拉面等品牌化连锁快餐品牌之外,广阔的中国土地上还孕育了相当一批外卖型和野生型小吃快餐门店。

  外卖型门店通常没有用餐环境可言,甚至砍掉了线下服务环节,纯为外卖平台而生,难以避免的是客单价低、口味不稳定、竞争大等问题。而野蛮型门店,例如自家楼下的“杨婆烧烤”“徐哥炒饭”,大多做的是小本买卖,老板自己就是掌勺主厨,服务半径在3公里以内,受房租、供应链等限制。

1564556397727791.jpg

  第四,特色小吃尚待发展

  在这个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大国,各地迅速崛起的特色小吃正成为小吃快餐业不容忽视的力量,如肉夹馍、锅盔、鸡爪、生煎、麻辣烫等。但整体而言,大部分的品牌目前仍呈现区域化的发展特性,尚未走向全国。

  对标美国,深入快餐本质

  历史往往惊人的相似,但往往又不会简单地重复。在大消费赛道中,对标研究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,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了解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。

  一方面,美国以其人口规模与市场规模与中国最相似,更具对标价值;另一方面,在快餐业的发展历程中,美国一直在快餐业发展中独占鳌头,堪称世界上快餐业最成功的典范,我们或许能从美国快餐业的发展史中,一窥未来中国快餐业发展路径之一二。

  餐饮市场:大有掘金潜力

  中国有近九成的餐饮百强企业尚未达到1000家门店,而美国百强企业的平均门店数量高达3172家,其中有90%的企业已超过1000家门店,排名前三位的麦当劳、星巴克、赛百味均在全球拥有万家以上的连锁门店。路虽漫漫,但是我们依旧乐观相信,未来中国一定会诞生一批占绝对优势地位的知名餐饮连锁企业。 而在最大的小吃快餐细分赛道中,很多餐企有机会跻身千店巨头之列更是可期。

1564556781286198.jpg

  消费升级: 从吃饱到吃好的全线升级

  无一例外,餐饮业正一步一步走向成熟,幼儿终将要长大成人,而每一次产业升级的背后都离不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。近年来,美国“千禧一代”兴起,成为了主导美国餐饮业变革的消费者群体。这一代人群占美国当前人口的近四分之一,相比那些出生更早的消费者,千禧一代更追求个性化、品质化、享受性消费,更习惯互联网化的生活。

  基本上,千禧一代和我国的“90后”群体可以看作是消费习惯非常相似的一代人。据统计,美国几乎所有人对未来的规划都是减少外出用餐,千禧一代的频率却有所增加,53%的人每周外出就餐至少一次。

  艾瑞调研数据显示,就我国消费者外出就餐的频次来看,51.8%的受访者最近一年外出就餐的频次在增加,而90后等网生代年轻群体更是其中主力。具体到细分品类而言,相比于80后最舍得花钱的中餐品类,小吃快餐、休闲茶饮等成为90后最舍得花钱的品类 。

  另一层面,餐饮业的发展正经历消费者从吃饱到吃好过程的全线升级。这一观点也正契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,我们过去缺的是一顿饱饭,如今更多的是要求食材新鲜、健康卫生、品质保证、设计有情怀、背后有故事。在美国,以麦当劳为代表的传统快餐,代表着标准化、流程化、全球化,满足的是人们“吃饱”的需求;而以Chipotle为代表的新兴餐饮,代表着个性化、多样化、本土化,满足的是人们“吃好”的需求。

  而中国消费,在消费升级的大浪潮下,也由“量的增长”转变为“质的增长”,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曾几何时,提起小吃快餐,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街头“三霸王”沙县小吃、兰州拉面、黄焖鸡米饭,还有数不尽的街边小摊,又脏又差又乱。

  而如今,越来越多的小吃快餐门店从街边店入驻购物中心,环境明亮干净,装修小而精致,一改往日低端形象,为消费者营造全新的消费体验。同时,为了吸引年轻消费者,小吃快餐的产品颜值和服务水平也在逐步提高。

  与市场同频,主动变革胜过被动调整

  作为餐饮业最大细分业态,小吃快餐是当之无愧的“吸金王”,众多品牌抢滩红海,竞争激烈。而我们能做的,就是通过勘查本质思考个体,坚持与市场同频,主动变革胜过被动调整。

  品牌连锁化

  营销大师菲利普·科特勒认为:“品牌是一种名称、名词、标记、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。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,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。”

  在这场红海市场竞争中,同质化严重的餐饮模式让从业者开始思考,无论是新兴品牌还是传统品牌,要想脱颖而出,只有品牌力才是最难复制的护城河。唯有做出品牌,才能傲视群雄、领跑行业。

  而小吃快餐市场需求大、消费频次高、产品易标准化、模式易复制,具备做成品牌的基因和潜力,这是很多其他品类所不具备的 。同时,具备品牌规模化的企业,大多具备较强的议价权。

  一方面,可以通过规模品牌溢价,获得消费者的更多认可;另一方面,可以通过规模化采购,倒逼供应链,获得原材料的议价权。此外,品牌规模化的小吃快餐品牌,在餐饮外卖等平台上,也有一定的议价权和资源支持,比一般的商家更有优势。

  以麻辣烫为例,麻辣烫作为小吃的经典品类,菜品的原材料、烹饪技术和制作工序都具备快速复制的基因,容易标准化,因此,率先走出了杨国福麻辣烫、张亮麻辣烫等全国性的大品牌。

  结语:小吃快餐作为餐饮业赛道最大、增长最快的业态,孕育着无数的市场机会与发展潜力,不少特色小吃的价值洼地尚未被发掘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小吃快餐品类未来将带来更多的惊喜。

  当然,我们也不得不关注到,小吃快餐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,升级品牌或是更加高效等,都是为了满足日益多元且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,获得良性的市场反馈。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,唯有坚持与市场同频,主动变革创新,才能脱颖而出。
(本文引自:亿欧/p/107378.html)

猜你喜欢
隽茶 遇仙缘花甲粉 海底捞火锅 太二酸菜鱼 卤三国